第十三章古墓太极好手 (第2/2页)
樗下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秋语阁网www.qiuy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早上,增加了二台挖掘机。五台挖掘机的师傅比往日提前了了两个小时,六点半就来到现场。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昨天傍晚在现场阻扰施工的那些书生不但没走,又多出了许多农民模样的人来,不但多出了许多人,还在大坑四周多出了许多标语:“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毁坏古墓就是犯罪!”“王柏是婺学的杰出代表,是婺州人的骄傲!”……原来,公教授和高曙光他们一夜未眠,高曙光连夜赶到王氏居住地王婺元村,喊来了王氏后裔五六十人,并且连夜到老街西头夏大力的广告摄影店做了十来条横幅,插在大坑四周。
无法施工是肯定的了。到了七点半钟,他们留一部分人在这里守着,不让挖掘机施工,另一部分人在高曙光带领下举着横幅,浩浩荡荡地往市政府开拔。到了市政府北门信访接待室门口,他们不仅围堵了接待室的门,也把进市府大院的大门围了个严实,门卫见来了这么多人,自动推拉门不敢开,到了上班时,往常从北门进出上下班的车辆只好在门前掉头往南门去,一时间门前的马路全堵了。
信访办的一个年过半百脸上却涂满脂粉的女同志出面接待:“你们有什么要求好好说,用不到这么多人围在这里的。”
高曙光说:“我们要见市领导,跟你没什么好说的。”
脂粉老女人说:“你们人散去,我就叫市领导来见你们。”
高曙光却说:“市领导来了,我们的人才散去。”
先来鸡,还是先来蛋?脂粉老女人觉得跟这些人无法绕清楚,只得打电话到里头,不一会儿分管城建规划土管的竺林福副市长出来了。
脂粉老女人说:“市长来了,你叫你们的人离开。”
高曙光出去了一下,又进来了,说:“我讲了他们不听,他们说要市长答应原地保护王柏墓,下令停止施工,他们才散去。”
竺副市长眼睛眯得很小,嘴巴张得很大,看上去一脸和蔼,笑哈哈说:“不是说我答应保护就可在原地保护的,咱们要依法行政,这土地是人家公开拍去的,花了近十亿,真要是中间冒出座坟墓来,那人家买了房的人还敢住的?只有让给古代的死人去住了。”
高曙光说:“市长,你不懂,这是怎样一位古代的死人?请公教授给你说说!”
有个农民说:“你虽是市长,但将来死了,也比不上我们祖先这个古代的死人的。”
竺副市长仍然笑哈哈地不生气:“人总有一死,好死点就是,好死就是上帝发的最后福利,至于死后我决不与你们的祖先争名气。”
高曙光将那个死了活了、说话难听的农民劝出了信访办,对竺副市长说:“你别生气,好好听公教授说,公教授是有研究的。”
公教授打开手提包,拿出昨晚找出来的资料,一本《凤林王氏宗谱》和一本《婺州府志》,两份从四库全书《鲁斋集》和宋史《儒林传》上复印下来的资料,慢条斯理地摊在桌子上,像是给学生讲课。他首先翻开了《凤林王氏宗谱》,翻到最后阴宅那部分,将《婺女乡金村谥文宪公墓图》摊在竺副市长面前,指着地形图上两根石柱,像是课堂提问:“这两根柱子叫什么懂不懂?”
竺副市长日理万机,哪有闲工夫研究这死人的房子,活人的房子还顾不及呢?今天说房价太高了,明天说经适房不够分了,后天又说土地供应太少了,搞得他这个分管的副市长头昏脑涨。
公教授见市长不吱声,颇有几份得意,嘿嘿一笑说,不懂了吧,这叫望柱。昨天工地上挖出来的两根青石柱就是图上的这两根。这座墓坐东朝西,地形图中墓碑上写着“鲁斋公”三字,王柏年幼仰慕诸葛亮,初号“长啸”,三十岁后成为朱熹嫡传大弟子何基传人,他改号为“鲁斋”。公教授又打开手机给竺副市长看从工地上拍来的有“鲁斋王”三字的石碑照片,这就是墓碑,今天早上我听一个王氏后裔说,另外半块石板就在王婺元村里,好多年,放在塘边,妇女们当洗衣板用,这半块当年也是放在塘边当洗衣板的,因为这地方原先有一口塘,叫荷花塘。你看,地形图上墓的东南角,有几间房子,边上标着“荷花塘角”。公教授,又移过厚得像砖头似的《婺州府志》,翻到《宅墓》那一章,一字一句读给竺副市长听:“先儒谥文宪王柏墓,县西北婺女乡金村之怀原,叶由庚撰圹志。案:金村,见圹志。道光志:墓在荷花塘角望山岭,亦今昔异名。又案:墓入防务录。”这里记得清清楚楚,王柏墓就在帝御景苑工地,以前这里就叫荷花塘角村,墓入防务录,说明清朝这个墓就列入政府保护范围,明朝人在1515年就有笔记记录了王柏所葬之处就是这里,并说“墓地六十墓,子孙世守之。”
讲到这里,在一边早已按耐不住的高曙光,打断道:“明清时期都那么重视,划地保护,你们口口声声说比他们进步,难道说你们的进步就体现在挖了文物造大楼,毁了古迹建泳池?”
围在边上的农民叽叽喳喳起来:
“当,立牌坊!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王柏是我们王家人的光荣。”
高曙光吼着道:“错!王柏是婺州人的光荣,是中国人的光荣,我是中国人,我要站出来,由不得你们政府胡来。”
“对对对!”
“说得好!”
公教授摆摆手,示意他们别吵,听他给竺副市长继续讲课讲下去,竺副市长有点不耐烦了:“我听懂了,王柏墓就在这里,王柏墓很重要,王柏墓要保护。具体你们的要求还有什么?”
公教授本来还想再给他讲讲,王柏在婺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婺学在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性。纵向说,清朝皇帝下令,全国县级以上的孔庙都要配享王柏,附祭王柏;横向说,日本韩国如今有好多学者在研究,出了几十部专著。但看到不耐烦的竺副市长嘴不裂了,眼睁大了,公教授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高曙光走到竺副市长面前说:“我们的要求,立即叫那三台挖掘机,不,今天早上又多去了两台,叫五台挖掘机立即停下来,叫文物局组织专家开展原地保护工作。”
竺副市长说:“你们的意思是要在原地修回去个坟墓?”
高曙光说:“是的。”
公教授说:“给后人留一个瞻仰先贤、凭吊大儒的古迹。”
竺副市长抄起手机给开发商郭老三打了个电话:“郭总啊!我是竺林福。你叫工地上先停工,不不不,不是叫你全部停工,我的意思是,群众反映下面有古墓的地方先别动,等文物部门现场勘查后有了结论再动工。明白了?明白了就好。就这样,下午两点,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说着,竺副市长站起来,收拾了桌子上的笔记本,说:“你们先回去,我会叫文物部门好好勘查,拿出专家鉴定的结论。不能因为你们一说,这是文物,阳宅就让位于阴宅;也不能凭开发商说,这不是文物,阴宅就让位于阳宅。”
大家听竺副市长说的不无道理,又见他给开发商打了停建电话,就心平气和地退去了。
公教授说:“这个副市长虽然后面有点不耐烦了,但还算是虚心的。”
高曙光说:“态度还算是好的,毕竟立即打电话让老板停止挖掘了。”
竺副市长是政府机关里的太极好手,修炼了大半辈子,其段位之高,尔等草民岂是他的对手?
。
长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谢谢你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