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古墓太极好手 (第1/2页)
樗下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秋语阁网www.qiuy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十三章
帝御景苑下面的古墓
竺副市长,高段位的太极好手
郭老三不懂古董行里的弯弯绕,可古董行里弯弯绕偏偏绕上了他。这不仅仅是因为小苏家的那批老东西,让他一时间着了古董的迷,而是帝御景苑这块他花近十亿元拍来的地皮下面竟然还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帝御景苑占地三百多亩,是婺州迄今为止最大的楼盘,也是最高档的小区。小区分三期开发,按规划,由外往里,一期为十三幢小高层,位于楼盘四周;紧挨着的二期为十五幢多层;第三期,原本为四十二幢双拼别墅,围绕着小区中间的水景广场。但听了哥哥老二的建议,改了规划,变成三十六幢多层。一二期的房子去年年初就已动工,差不多都已结顶,大部分已售出,只剩五六套尾房了。虽然房产低谷,但因位于绝版地段,价格低开高走,相对于市区其他楼盘,销售率还算可以。考虑到如今房产低谷,销售形势不乐观,这未开盘的三十六幢多层销售之前,郭老三决定将小区中心的水景广场先建起来,给客户来个先声夺人的效果。
那天,施工方开来三台挖掘机,开挖游泳池。中午时分,挖出了一根石柱子;傍晚时分,又挖出了另一根石柱子。四五个民工正往一辆废土车上抬石柱子,打算将它们当废物连同废土一块运到郊区当废土渣倒了,这时来了个戴眼镜、留长发的圆脸,看样子是散步的。
长发圆脸绕着还没抬到车上去的那根石柱子转了两圈,开始发难:“这是文物,你们要搬到哪里去?”
一个民工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说:“跟你有关系吗?”
长发圆脸说:“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长发圆脸立即掏出手机打了几个电话,意思是叫他们赶紧来,这里可能发现了古墓,而且很可能发现王柏的古墓,而后他用手机对着石柱子拍啊拍的。
不一会儿,又来了许多眼镜,接着一个雪佛兰黑色轿车来到了现场,车上下来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脸上有些麻子,头发卷曲,那样子好像爸妈生他时急躁了些,没来得及细琢,就匆匆让他来到了人间。这家伙不仅生得急,说话、走路、手势都好像很急,车没熄火,双脚就往满是泥土疙瘩的工地上放,车门没关,就往人群钻:“什么什么?王柏的古墓毁了?这还得了”
这时,郭老三的宝马车也来到了现场,下得车来一看,围着一帮书生,估摸着是大学校园里来的教书匠。
与帝御景苑一街之隔的北面,就是之江师范大学。不错,这些眼镜都是这里的老师,那个圆脸长发眼镜就是这所大学历史系研究地方史的公教授。前不久他还在一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文《婺州北山四先生研究状况述评》。在公教授看来,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王柏,很可能就葬在这片在推土机挖掘机的轰然声中即将全部变为高楼大厦的黄土堆下。而这个生得很急、刚刚急着下车往人群里急冲的的中年人名叫高曙光,是婺州著名百岁山水画家高澄怀先生的儿子。他觉得在婺州历史上,除婺州窑外,还有两样东西是值得一说的,一个就是近现代的中国画,出生于婺州铁岭头的黄宾虹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再一个就是宋元时期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婺学。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以婺州“北山四先生”著称的何、王、金、许有着崇高的地位。在元朝的时候,你要学朱熹的理学,就得到婺州。当时国人就有共识,孔子死了听谁的?听朱熹的;朱熹死了听谁的?听黄榦;黄幹死了听谁的?听北山四先生的,到了明朝才听王阳明的。北山四先生就是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
此前,婺州市文物局在文物普查中,已发现了其他三人的古墓,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何基葬在安地油麻塘,金履祥葬在芝堰桐山后金村,许谦葬在新狮勤俭村,唯独没发现王柏当年的安葬地,而王柏恰恰又是四先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一生著述甚丰,达九十六部之多,四库全书中就收有他《鲁斋集》。美国、日本、韩国研究王柏的著作出了不少,在国际著名文化学者余英时、杜维明以及美国普斯林顿大学教授本杰明艾尔曼等人著作中都对王柏有极高的评价,只是当今国内王柏的知名度与他在儒学上的贡献极不相称。
如今,听说王柏墓有了线索,这帮书生来劲了,这个似乎急着出生的老画家儿子更急了。
郭老三给高曙光递了支烟:“别急,别急。如果真是古墓,毁不了的。”
高曙光挡回了他的烟:“还毁不了这是望柱,古墓前的望柱,你们都要当垃圾搬走了。”
郭老三说:“哪里话!我们这是搬离工地,将它保护起来。”
高曙光说:“要保护就在原地保护。”
郭老三说:“听说,人家到乡下拆了好多古建筑搬到老街上来保护,如果这个也是有价值的古墓,也可以申请认养,搬到老街保护起来了。”
对老街上的那些所谓古建筑,且不说它们到底是真古董还是假古董,就算真古董,也不该异地搬迁保护,异地搬迁保护就等同于破坏,政府下那样的文件,就等于政府允许破坏文物,简直是胡作非为。现在,站在面前的这个左前额上有道月型大疤痕、戴着副墨镜、看上去像老大的平头家伙,大概是个老板,至少也是个包工头,居然能想出古墓异地搬迁保护这样异想天开的主意,定然也是个没素养的,十足十是个土豪,豪而足可冠以“土”,可见此人之暴发。
高曙光从头到脚扫了一眼这个“包工头”,从心眼里瞧不起这种人,从鼻子里哼出了一句:“异地搬迁保护?亏你想得出!”
郭老三讨了个没趣,只好自我解嘲:“好好好,那你想个好办法出来,总不会说要在我这小区中央把埋在地下的坟墓搬到地上来吧?”
高曙光说:“你说的一点没错!如果真是王柏墓,我们要的就是在从地下挪到地上,修回去。”
这时,书生们大叫起来:“墓碑!墓碑!那就是墓碑!”
郭老三和高曙光停止了斗嘴,朝三台挖掘机正在挖的大坑内看去,见最靠近他们的一台挖掘机哐当哐当地在挖一块大石板,石板上面好像隐隐约约还有字。
“停!”高曙光大喊一声,连滚带爬、不顾死活地往下冲。
挖掘机师傅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上制动闸,那个呲牙咧嘴的铲斗,在高曙光的头顶抖两下紧急停了下来,师傅从驾驶室内探出头,骂道:“寻死啊?你倒会找地方,这里风水好,死了也方便,我一铲斗就把你埋了。”
站在半截青石板上的高曙光朝大坑边上站着的书生们喊:“快下来看,这石板上还有字!”
书生们纷纷跳到了坑底,围着青石板,七手八脚地将上面的泥土用手趴去,“鲁斋王”三个隶字渐渐清晰了起来,前两个字完整无缺,“王”字只有半个。
公教授判断:“整块碑上的字,很可能是‘鲁斋王谥文宪之墓’。”
有人说:“另外那半块可能就在附近。”
另一眼镜上去坑边找了一把铁铲,复又跳下坑来,在残碑的附近挖了起来。
高曙光说:“现在最重要的是通知文物局,叫他们下令停止施工,保护现场,组织考古人员来发掘。”
公教授也说:“对!”
高曙光打电话到,查了文物局长办公室电话,打过去,没人接,他骂了一句:“这帮吃闲饭的家伙,这么早回去陪老婆了!”
有人说:“陪老婆,有这么好?酒店陪领导,宾馆陪小蜜,浴场陪小姐了。”
高曙光朝这人笑笑:“哈哈,有见解,如今当官的都是,搞三陪的。”
公教授说:“刚才那个戴墨镜的老板呢?跟他说清楚,破坏文物要坐牢的。”
高曙光笑书生幼稚:“你也真是,跟这种人说得清楚的?”
高曙光认为跟郭老三说不清楚,郭老三也认为跟这帮书生是无法说清楚的,兵遇秀才,愈说愈累。看到他们跳到坑底,郭老三自己走回到宝马车上,开着车回去了。他想,你们闹吧,闹吧今天反正太阳也下山了,明天早上继续挖,再挖个三天,这个游泳池也就差不多了。这种地方还会有什么值得保护的东西?要是有,当初这块地皮也不会拿出来招拍挂了。记得拍卖之前,他来现场看地块,当时这里有一根青石柱的头是露在地面上的,上面雕着个狮子,几个据说是文物局的家伙在这里看来看去,郭老三走过去,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那个总是笑眯眯的肥头大脑伸出一只脚搁在石柱狮子头上,说,估计这是以前祠堂门前的柱子,没什么价值。边上一个工作人员说,方局,要不要组织人员,发掘一下,会不会是古墓啊?方局长说,开玩笑,挖掘经费呢?你不是不知道,咱局前任手里落下的一窟窿债,还不知道怎么补呢?你现在发掘文物,就等于发掘那个财务窟窿,越掘越大。当然啰,要是确实地下有国宝,我们可以申请专项基金,但你得有胜算啊!天知道下面有什么,即便是个古墓,要是葬在这里是个平头百姓呢?不是所有古墓都值得一挖的。就算是王侯将相的,到如今也早已洗劫一空了。边上那人又说,要是名人古墓,那也不在于里头有没有宝贝,空墓也是值得保护的。肥头大脑有些不耐烦了,收起了眯眯笑,严肃地说,如今是阳光工资,你少干一点,又不少你一分奖金?回去给政府打份报告,就说勘查过了,此地块没有值得保护的文物,可以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