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伯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秋语阁网www.qiuy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人认出了李济对着身旁的人指指点点,旁人颔首,又朝李济打量过来。
李济心中有些古怪,他炼精化气以后,感觉比以往更加敏锐,这些若有若无的目光皆是看向他的。
难道,我今日的儒服穿的不妥?为何这么多人看我?
夏祯等人上前与他打了个招呼,陈介冷哼一声,不发一言。
陈介的目光在李济周围看了看,心中有些奇怪,今日为何不见聂小倩的身影。
他却不知,学宫重地,又临逢州试,此地有神灵镇压,聂小倩一个鬼魂,自然不敢过来。
“表哥。”王姝依旧妆容艳丽,她小心翼翼的朝李济看了一眼,便默默站在陈蕴圭的身后。看二人的表现倒是十分亲密。
不多时,便到了放考之时,
门口把手的精兵开出了一条道,入门前有专门的官人勘察考生身份,然后进入一个小房间去搜身,防止夹带作弊。
由于这次考试并不是乡试,也就是说这不是国考,只是一州为国子监举荐所办,是以堪查的并不严格,不多时,众考生便都进到了考场中。
这一次州试要考两天。
一张张宣纸拿到手中,李济看到上面的内容,突然觉得这次科考与后世的考试题型也差不了些许。
第一卷的试题为帖经,帖经义十道。
帖经就是将儒家经典中的其中一段截缺,然后让考生填补,类似后世的完形填空。
第二场为释义,分墨义和大义。墨义就是简单的经典问答,提一个问题,一般在经典中就有原文可以作为答案。而大义则更深些,可以以经典为依据,却也需要有自己的理解。
最后一场考的是时务策,这便是治世之学了,也是科考的重点。以前还会考些诗词,后来被那位王相公给废除了。
李济的泥丸宫中有菩提树在,记忆和理解能力超乎常人。
前面的考题对他来说十分简单,
他只花了一个时臣便全部写完了。
最后一道时务策是要议论本朝政务得失。
这题虽大,却只是一个引子,出题之人也知道这些考生不过是县学州学的学生而已,不是儒门四大书院和国子监中的英才,因此并未抱太大希望,要求也不会太严格。
李济见到这题目,心中也搜索着后世关于北宋政治的论述。
脑海中首先想起的便是钱穆先生所写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其中宋代的政治得失篇里便有很多可以借鉴的论点。
李济有着后世的学问奠基,一番作答,自然也答得十分顺利。
待写完全篇,又检查一遍,见巡视的考官过来,李济便起身上交了试卷。
听闻有人交卷,众考生皆是大惊,这才半日的功夫,就算你才思敏捷,也不该如此猖狂啊?
陈介见是李济,心中一惊,一滴墨渍便染在了考卷上。